品书网

历史总是叫人惦记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品书网 > 现代小说 > 历史总是叫人惦记

第43节 通往帝都的最后胜利(3)

书籍名:《历史总是叫人惦记》    作者:梅毅
推荐阅读:历史总是叫人惦记txt下载 历史总是叫人惦记笔趣阁 历史总是叫人惦记顶点 历史总是叫人惦记快眼 历史总是叫人惦记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历史总是叫人惦记》第43节 通往帝都的最后胜利(3),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7月,燕军大集合,于浦子口向明军发起攻击。明将盛庸与诸将逆战,竟也击退燕军,又赢得一次暂时的胜利。

“燕王欲且议和北还”。估计天气溽热,朱棣自己也有些顶不住,毕竟已得到一半国家,想先回北平休整一下再图后举。假如此次朱棣回北平,后来的事情还真难以预料。大胜大败,谁也说不清楚,况且建文嫡孙嗣位,正朔所宗,军心民心,道德的力量无比巨大,会在一夜之间可能突然令燕军兵败如山倒。

节骨眼上,朱棣能征惯战的儿子朱高煦“引北骑至”,生力军又来,不由不使朱棣大喜过望,他一跃而起,全身贯甲,抚着朱高煦后背说:“勉之!世子多疾。”言外之意要把继承权传给朱高煦。有这一句话,朱高煦活人被打强心针一样,铁了心死战。

建文帝本来派都督佥事陈喧率军增援盛庸,不料陈喧径直坐船过江投降了朱棣。

于是,“燕王乃祭大江之神,誓师渡江,舳舻相衔,旌旗蔽空,金鼓大震。”加上当日天气万里无云,水平如镜,虽然盛庸水军沿江列舰二百余里,但看见燕军如此盛势,“皆大惊愕”。仗未开打,心理上已经输掉。

燕军乘船迫岸,首先直冲盛庸主营。“(盛)庸师溃,追奔数十里。(盛)庸单骑遁,余将士皆解甲降。”明军舟师如此之众,竟不战而降,至此可见燕军的兵威已经非同一般。盛庸逃跑后,朱棣不久即攻下金陵称帝。盛庸以余众降,奉命驻守淮安。不久,建文帝的兵部尚书铁铉被擒获,朱棣马上命盛庸退休。很快,朱棣就派人诬告盛庸“怨望有异图”,盛庸自杀。朱棣起兵后屡战屡捷,但多次败在盛庸和平安两将之手,因此一直记恨在心。

抢渡长江后,燕军又攻下镇江咽喉要地,直奔金陵杀来。

当时,本来凤阳还有留守军队数万,但守将认为中都不能轻弃,死心眼固守中都。驸马梅殷在淮安也有数万兵,也因消息隔绝,不知所为。

建文帝“甚忧郁,徘徊殿庭间,召方孝孺问计。”

方孝孺只是一大儒,兵事根本非其所长。他只能在朝班上抓住李景隆,说:“坏陛下事者,此贼也。”请建文帝下令杀掉他。群臣班中共冲出十八人,也都咬牙切齿,愤怒之下,争相上去拳打脚踢,差点把李景隆当众打死。

把李景隆暴打一顿,火气稍消,方孝孺出主意说:“城中尚有劲兵二十万,城高池深,粮食充足。应把城外居民尽驱入城,并把城外木材全部抢运入城,使得燕兵无攻城之具,日久就会自行撤离。”

“帝从之”。这一来,盛暑季节,老百姓毒日头下搬运巨木,饥渴劳苦,死者无数。大家为躲避拆毁自家房屋后运送房梁入城的苦差,许多人自己纵火烧屋,大火连日不息。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漏又遭顶头风。”好好的金陵城,东北角和西南角又无故崩塌,朝廷急忙派兵民抢修,怨天愁地,上下官民都昼夜不得休息。

惶急无计之下,建文帝一拨又一拨地派李景隆和诸位王爷出城,乞求燕王朱棣退兵,答应割地中分天下。朱棣咬定只要“得奸臣”,诸王也个个碰了软钉子而回。

“帝会群臣恸哭”。有人劝建文帝逃往蜀地,有人劝逃往浙江,有人劝逃往湖湘,意见纷纷,莫知所之。最早立议削藩的齐秦、黄子澄都早先出外“募兵”,建文帝一筹莫展,天天长吁短叹,恨恨道:“事出汝辈,而今皆弃我去乎!”

燕王朱棣害怕四方勤王兵至,便派军队诸将日夜研究攻城计略,想尽快结束战斗。哨探侦知金川门是李景隆把守,朱棣便率先派军攻打。燕军一到,李景隆与谷王朱●马上大开城门投降。以兵部尚书茹瑺为首的数十个望风使舵的建文帝臣子也都纷纷投奔,叩请朱棣称帝。李景隆是朱元璋重臣李文忠之子。李文忠是朱元璋亲外甥,连李景隆的名字都是朱元璋所起。此人相貌堂堂,“眉目疏秀,顾盼伟然”,其实是个绣花枕头美男子。他先前丢盔卸甲亡掉八十万军队,建文帝对其也没有加以诛杀。危难关头,他不仅不以死报,反而首先开城门投降朱棣,此人品性也真是至差至衰。朱棣即位后,李景隆得授“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增岁禄千石。朝廷每有大事,他还站在班首主持政议。“诸功臣皆不平。”永乐二年,朱棣的兄弟周王告发李景隆在建文朝时强向自己索贿一事,不久,又有人告发他“蓄养亡命,谋为不轨”。毕竟姑表亲,朱棣不忍加罪,只是削夺他的勋号,以公爵身份归家停职。又过些时日,有大臣弹劾“李景隆在家坐受阁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李)增枝(景隆子)多立庄田,蓄童仆成千,意叵测。”朱棣这才下旨把李景隆父子连同家眷全部软禁,没收全部家财。老哥们耍赖皮闹绝食,十几天不死,也就又继续苟延残喘下去。寂寞荒凉之下,直到永乐末年才病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像曹操一样活着 薛岳传 许倬云谈话录 徐志摩新月社 徐梵澄传 熊彼特传 醒思录 星月皎皎水边城 星条旗下的驴象之争 新中国反腐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