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品书网 > 历史军事 >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贰:分家前夜,晋国六卿

书籍名:《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作者:渤海小吏
推荐阅读: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txt下载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笔趣阁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顶点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快眼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贰:分家前夜,晋国六卿,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提到中国的文化脊梁之地,我们的第一反应会是山东。山东的历史文化与自身底蕴是一方面,孔老夫子的偶像指数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实际上,中国的脊梁之地还应该再加上一个地方——山西。

现在提到山西,除了煤和煤老板以外,很少再会有什么谈资,但历史上的山西,却丰富、厚重,坚韧得多。

历史上的山西,经历并担当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几乎所有的重大风雨,并在一系列重大转舵关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山西的历史典故数不胜数,帝王将相的太多功业也从这里建立,但它之所以被称为“晋”,还是因为历史上曾经的一个国家,它的影响力与历史意义实在是太非同寻常。它成为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上毫无争议的最大咖,春秋时期的第一大国——晋国。

晋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在中华文明最开始萌发兴起之时,起到了保护火种的巨大作用。

没有晋,也许我们的祖先就该茹毛饮血了。除了齐桓公短暂挑过一段时间大梁外,在整个春秋时期,晋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代表着华夏正统,以“中神通”之姿独挑东夷(齐)、西戎(秦)、南蛮(楚)、北狄(游牧民族)。

尊王攘夷,安定天下。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晋,华夏文明或许早已灭亡,历史也要重新改写。

毕竟世界上太多的文明都是死在了野蛮人手中,华夏文明刚萌芽时还禁不起风吹雨打,晋国可以说是中华文明“门神”编制的001号。

晋国的疆域、人口以及生产力,几乎涵盖了当时华夏大地的精华所在,据有今天的山西全境、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陕西东部和山东西部,国力之强,强到了它解体后的三个国家仍然全部位居“战国七雄”之列。

扫码回复1,即可查阅高清地图

不过,这么牛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也仅仅只是看上去很美好而已,因为它的主人晋侯早已失去了对它的控制。

晋侯是咋失去控制的呢?同样源于我们前文说到的封建制度。

周之所以会式微,是因为被诸侯们架空了。同样,诸侯也有可能被手下的大夫们架空。

晋国王室被架空,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家人的缘故。

晋国因为自家亲戚间夺权者的血腥历史过多,比如非常著名的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就是因为自家打成了一锅粥而逃亡在外十九年。

晋文公即位后,由于自己的一生就是被自家人各种迫害的活历史,这段惨痛的经历太过于刻骨铭心,所以他开始对自己家族的祸起萧墙严加防范。

他觉得,自己的家人是没有好东西的,也就是从那开始,晋国的执政官就变成了异姓贵族。这个执政官,有点儿类似于后来的宰相,属于主抓全面工作的,为了防范权力被稀释,一般都是由各国的王室成员担任的。

晋文公这么一搞,自家虽然不血腥了,但这些异姓的执政官们一代代演化下来,却变成了势力极其强大的一个个利益集团。

这个利益集团,称为“卿”。

到了春秋末年,晋侯其实已然很像汉献帝(189-220年在位)了,但曹操却不止一个。

就在“三家分晋”前不久,这场权力的游戏主角还是六家,他们分别是智氏、中行氏、范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家并立,史称“晋国六卿”。

六卿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极其乱乎,晋国的直辖土地已经可怜得几乎看不到了。

扫码回复2,即可查阅高清地图

这“六卿”,今天我们绝大多数人是不曾听说的,最终我们看到并熟知的是“三家分晋”。智家、范家和中行家都没能挺到战国的到来。

这三家过早地离开了历史舞台,还要从老赵家的掌门人赵鞅的一个阴招开始。

晋国在当时除了六卿外,还有一些小势力,比如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就是在邯郸氏的手中。

邯郸氏原本和赵氏是同宗兄弟,因为当年赵氏的一支被分到了邯郸,所以改叫了邯郸氏。

虽然几代之前还是兄弟,但你既然改了姓,而且邯郸是一块大肥肉,赵鞅就顾不上亲戚不亲戚了。

别怪兄弟不是人,只怪邯郸太迷人。

不过甭管多迷人,你也不能明抢,明抢就坏规矩了。你得找个借口,才能名正言顺地把想要的东西抢过来,可恨如黄世仁也没有上来就抢白毛女嘛!总得等你还不起租子的时候,我才好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对于邯郸,赵鞅一直很不地道地动着心思,直到后来忍不住了,他做了一个局。

三年前,赵鞅曾经带兵围卫国,吓得卫国进贡了五百户人口。赵鞅把这五百户人口作为诈骗的鱼饵,一竿子甩向了邯郸氏。

过了一段时间,赵鞅找到了邯郸氏的族长邯郸午说:“还我那五百家,赶紧的!”

邯郸午表示没问题,但回过头来邯郸午的宗族就不干了。

邯郸氏让猪油蒙了心,他们认为老赵家家大业大,在根上又是同宗,老大哥不会在乎这点儿经济援助的,这五百户的人口随后黑不提白不提地就过去了。

贪小便宜吃大亏,这个道理永远不过时。无论你在什么位置,都要修炼自己,让自己变得大气起来,因为“心穷”的成本才是最高的。而且,猎豹千万别占狮子的便宜。

随后,突然有一天,赵鞅实行了闪电抓捕行动,将邯郸午抓住囚禁在了晋阳,并派使者告诉邯郸氏:这货贪小便宜说话不算话,我作为族长要杀了他,你们赶紧商量一下准备立谁当下一任族长,速速给我报上来。

邯郸氏拿赵鞅当老大哥,觉得大哥会把自己当成个孩子,但没想到自己很傻很天真,人家老大哥翻脸了,还把族长抓走宰了。

邯郸午的儿子邯郸稷愤怒下决定造反!不再拿赵鞅当邯郸氏的大族长了。

赵鞅等的就是这个结果。赵军很快开到了邯郸,邯郸氏风雨飘摇。

危难时刻,邯郸稷有个亲娘舅,叫中行寅,是六卿中的中行氏掌门人。关键时刻,邯郸稷找到了娘家人。眼看自己不出手,这外甥就完了,中行寅答应拉他一把。

不过,中行寅答应后又怕自己干不过赵家,于是又拉来了“战略合作伙伴”——六卿中的范家过来帮架。

中行氏、范氏以及邯郸氏的三国联军不仅打退了赵国的“侵略军”,还一路展开了追击,赵军大败,赵鞅率残部逃回大本营晋阳(今山西太原)。

初战得手,中行氏与范氏打算趁此机会团灭赵氏,尽起大兵将晋阳团团围住。

晋阳风云第一部,即将上演。

赵鞅比较尴尬,眼瞅着被人家反攻了,本来是他做的局,但他自己这个庄家却面临着被清盘的危险。报应来得如此之快,赵鞅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着。

搞了一辈子阴谋诡计的赵鞅开始从利益入手,再次寻找自己的盟友,他派谋士找到了势力最大的智家,并进行了如下分析:

第一,中行氏与范氏被灭后,他们的地盘离智氏的控制范围最近,瓜分采邑时,智氏的利益可以最大化。

第二,作为赵氏同宗,赵氏被灭后,邯郸氏会替代赵氏被中行氏与范氏扶植为六卿之一,人家在战火中结交,斗争中成长,到时你智家可就不再一家独大了。

第三,魏和那两家本就有仇,你智氏实力最强,只要你出兵救我,韩、魏两家作为传统骑墙派必然跟上,咱四家灭两家那还叫事儿吗?!

瞅瞅,这才是求人办事时的教科书级案例。

一般来说,求人办事时该咋张嘴呢?

你得有利益吧。要不人家凭啥帮你?

你得有威胁吧。你要不帮我,你会有啥损失,我会咋报复你,得吓唬他吧?

你得有可行性吧。你要嚷嚷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人家准给你轰出来。

我们如果打算说服别人,谈任何事都要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对方永远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只要帮他算明白了,你不用玩命劝他,最好也甭提什么交情,那样你反而容易受伤害。

智家在没太费劲的思索后,觉得将牌桌上由“打六家”变为“搓麻将”的时机到了,六卿确实太拥挤,淘汰两家的时刻到来了。

智家随后协同韩家、魏家带着精兵来到了晋侯面前,说中行家和范家不地道,人家赵家的内部矛盾,他们却想干掉老赵,我们哥仨要伸张正义。

晋侯很知趣地在讨贼檄文上盖了大印,正式文件一搞定,三家人马开始朝晋阳开来。

眼看人家那三家过来帮架了,此时的中行氏与范氏都比较郁闷,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三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急攻晋阳,在援军到来前将生米煮成熟饭,然后有话好好说,赵地五家分。但晋阳这炮楼明显不那么容易打,这属于下策。

第二个选择,分化瓦解,对三家联军进行分别游说,许以重利。这个可以尝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属于中策。

第三个选择,退回本土,收缩防守,积攒实力,他日再战。这属于上策。六家对峙近百年了,平衡不是那么容易被打破的,局势处于下风,就要及时止损。

这三个对策其实完全可以先分别进行着第一个和第二个,苗头不对再进行第三个撤退战略。但此二氏却选择了第四个策略——跟他开战,打不死他的!

晋国第一次“内战”正式开打。随着时间的推移,四打二的优势着实明显,中行氏与范氏遭遇四卿大军重创,逃到自家采邑时损失惨重,精锐尽丧。随后就是八年的继续混战,主要剧情就是智家和赵家对二氏的持续追杀,后来中行氏的大本营朝歌被攻破,二氏开始逃亡。他们逃到了外甥邯郸稷处,但邯郸城这次没能挺住,邯郸氏最终被赵氏吞并。

随后,二氏再次展示出强大的逃跑功底,又从重重包围中窜出,潜逃至齐国。

真正的政治家无疑明白“斩草要除根”这句用无数的鲜血换来的金句。第二年,赵鞅陈兵十万于齐边界讨要“国贼”。

齐国的做法很不明智,因为两个失势的他国政治犯而与赵鞅妄动刀兵,结果大败。由此也可以看出,晋国的综合实力有多强,其中的一卿就可以正面硬刚东方第一强国。

公元前473年,智、赵、韩、魏尽分范、中行故地。

晋出公大怒,我是领导,咋连口汤都没我的?!于是给齐、鲁打招呼,希望山东的兄弟们能主持公道。结果,没等山东方面来人,四卿直接各出一支小分队打跑了晋出公。晋出公在逃往齐国的路上就气死了,四家又立了晋哀公。

此时,牌桌上还剩下智、韩、赵、魏四家。

说句题外话,范家这一支中有一支改姓为刘,自齐国开始新的生活。这支范家的别姓中,后来出来了一个神奇的街道居委会治安保障主任。

这个“刘主任”,后来给一个民族冠了名字,并永远地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复写 樊登讲论语:学而 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