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品书网 > 历史军事 >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伍:中国历史上的“敦刻尔克谜案”

书籍名:《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作者:渤海小吏
推荐阅读: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txt下载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笔趣阁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顶点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快眼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伍:中国历史上的“敦刻尔克谜案”,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1940年5月,高歌猛进的德军将四十万英法联军逼入敦刻尔克,马上就能包饺子的时候,上演了世界战争史的谜之一刻。

德国的装甲部队在即将把英法联军赶入英吉利海的最后一刻戛然而止,希特勒神奇地宣布:赶紧给我打住。

古德里安仰天长叹!

这给英法联军留了关键的两天时间做调整。

英国人民也在这之后的九天时间里,展示了为何大英帝国之所以可以称霸世界三百年的民族人格。

载入史册的“发电机计划”实施,英国所有能出动的军舰、私人游艇、渔船,只要能漂上海的船,全部开往敦刻尔克港,世界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上演了。

九天时间里,英国人接回了三十三万八千二百二十六个英法老兵,其中英军大约二十一万五千人。

这次莫名其妙的“打住”也成为希特勒有生之年犯下的两个最大的错误之一。(另一个错误是从英国还没拔出腿来,就去攻打苏联。)

用丘吉尔的话讲:如果这二十万英国老兵全折进去了,那么我们就只能派童子兵上战场了。

如果这二十万英国老兵被消灭,也许那道短短的英吉利海峡就拦不住希特勒了。世界历史就会被改写。

对于此案,有诸多说法。

有说法是戈林的空军看不得陆军的辉煌战绩,要争功;有说法是希特勒怕敦刻尔克的沙滩坑了他的宝贵装甲军;有说法是希特勒不想跟英国彻底撕破脸。

说法有很多,具体原因已经被淹没在历史的黄沙里了,谁也不知道那位独裁者是怎么想的了。

总之,那个命令,彻底改变了历史。

此时的乐毅,就好像希特勒一样令人看不懂。

首先,他在六个月里席卷了齐国的七十余座城,但最后的这两座城池却打了一年多,始终攻不下来。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两座城并不接壤,而是两座孤城,不应该在一年多内两座孤城都打不下来。

有可能是这两个城市是人家的东都和南都,类似于上海和深圳,大城市不好打。

不过,即便真的打不下来,就剩最后两座城了,直接使用围城战术,饿死城中的守军,或者和里面的人去谈投降条件也可以。不投降其实是很不合理的,要知道此时齐国基本上已经亡国了,抵抗根本没有意义。在全部退路被封死的情况下,根本没有理由拿不下来这两座城。

如果说莒城因为离楚国近,可能有楚国势力外援;那么即墨就完全没有理由打不下来,因为此时的即墨就是个标准的孤岛,连指定的国家公务员长官都战死了。

要知道,四年后的“最炫民族风”可是从标准孤岛即墨刮起来的。

其次,是第二个看不懂。围城一年后,乐毅命围城守军解围,距城九里驻营,并下令:居民出城,不许侵犯,生活困难的人一律赈济。

有人会说,这是乐毅想感化齐人。

但这一点,其实并不成立。这五年,他的占领军的感化效果并不好,我们将在田单复国时会分析阐述。以当时的条件,无论这两座城有多么固若金汤,只要围上一段时间,里面的粮食一尽,守军自然会束手就擒。为什么乐毅在围了一年多城后,也许是城里即将粮尽的时候,莫名其妙地下令解围呢?

这道解围命令,是齐国最终剩下一口气的关键原因!

也许乐毅的想法并不单纯。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乐毅想既“剿匪”,又“养匪”。

两千年后,吴三桂领兵南下,大清坐金銮。随后就是“三藩”耗天下税赋之半。两千年前,其实历史也演过类似的这么一出。

乐毅留给后世的,是一个有能力、受迫害的大忠臣形象,但他当初的种种做法,却真的让人很难不对此人产生极大的怀疑。

乐毅也许很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开始还打算以未灭齐为借口争取时间,但战争的过程太过于顺利,随着他在齐地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对齐地有了想法。他的这份心思也并不是不能引起别人的怀疑,燕国国内的很多人都在谈论乐毅的动机。

燕昭王的太子就对昭王说过:“乐毅智谋过人,短短时间便连克七十余城,现在剩下两座孤城却没有办法,并不是他没有能力攻取,而是这三年来他压根儿就没有打!他要靠着我们燕国的军威,使齐国人心服口服地拥护他当国王罢了。他现在所顾虑的只是自己的妻子、老小还在我们这儿。您得抓紧时间想办法,齐国美女多,不久他就会置办一个新家了。”

人家太子其实分析得没错,搁谁都会这么想。

不过,燕昭王的招法却万分高明,几百年后的刘备也用过一次。

燕昭王先是把太子打了一顿,大骂道:“没有人家乐毅,咱们家的大仇能报吗?忘恩负义的东西!乐毅就是当了齐王,也是他应得的!”

打完太子,燕昭王还将乐毅的家小用王室的待遇进行装扮,并派宰相带着一百辆战车护送到了乐毅处,还封乐毅为齐国国王。

多高明的一招,我把你的想法都给你挑明了,不用你说,我给你都送过去,把你架得高高的,看你怎么办。你要是没这想法,你会效忠于我,那两座城不得快拿下来吗;你要是真有自立门户这个想法,我这样做,你将来也会顾念我的恩情。

杜月笙死之前,在他的儿女面前烧欠条时说的那句话非常经典:“感我们杜家恩的,没有这欠条也会报答我们;不感我们家恩的,这欠条反而会害了你们。”

恩要等着他人主动报,千万别去要!

如果你对某人有大恩义,千万要闭紧嘴,并争取忘掉此事,否则你很可能会遇到奇祸。千百年来,无不如此。

做好人,要积阴德。

啥叫阴德?干了好事不让别人知道,帮了别人不让他心里有压力,永远不提这茬。总结起来就是,施恩不图报。

天道自然公平,千载无不如此!

杜月笙用自己一生的智慧给他的子女们上了最后一课,燕昭王也是如此。

乐毅接到封王的烫手山芋后诚惶诚恐,表示誓死拒绝。燕昭王用他最后的智慧成全了乐毅的忠勇之名。

相比绝大多数的历史人物,乐毅是幸运的,得其主,得其时,也得到了身后之名。

在演完封王这一出戏之后,燕昭王很快就死了。

燕昭王这一生,就像一支持续上涨的股票,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燕国的大盘涨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

他虽没有赵武灵王那般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雄才大略,但他也将一个接手时残破不堪的燕国,打造成了一个壮大的北方大国,并最终报了灭国之仇。

燕国中兴之主的离世也正式宣布:乐毅的时间不多了。

因为因乐毅挨过打的太子继位了,也就是后来的燕惠王。

与此同时,齐国人似乎看到了希望,即墨城中的田单趁燕国即将刮起政治风暴前,进行着最后的准备。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田单。田单本是齐国王室的远亲,在燕围临淄时,他感觉到了危险即将降临,于是用铁罩住了车的轴。因为逃跑时车太多,别人家的车轮子都被挤散架的时候,田单率领家族在高质量车队的保护下,于城破之时一路逃到了即墨。

即墨的最高长官大夫早在乐毅围攻即墨的第一年时就已经战死了,即墨人推选撤退高手田单做他们的领头人。

田单一直在等待,他发现乐毅并没有把他们逼得太狠,所以一直配合着不投降。他在等待时局的变化。这个变化,终于等来了。

燕国那边忙着办国丧,齐国人民终于看到了希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复写 樊登讲论语:学而 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