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品书网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第二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书籍名:《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第二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要加快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 就必须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这是各界的共识。

调整经济结构, 主要是要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失衡问题, 重新协调好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有文章提出[54], 中国现阶段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储蓄与消费失衡, 储蓄率太高, 消费率太低

1978年, 中国储蓄率为37.9%, 比世界平均储蓄率25.1%高12.8个百分点。到2008年, 中国储蓄率为51.4%, 比世界平均储蓄率23.9%高27.5个百分点。这是因为, 我国改革开放后, 1978—2008年, 储蓄率提高了13.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45个百分点,其中, 2002—2008年储蓄率突然从40.4%上升到51.4%,年均提高1.8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 消费率大幅度下降, 1978年中国消费率为62.1%, 2008年降为 48.6%, 下降了13.5个百分点, 其中2002—2008年消费率连续下降,年平均下降1.6个百分点。消费率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率下降造成的, 居民消费率已从1978年的48.8%下降至2008年的35.3%, 共下降了13.5个百分点。我们常说内外需失衡, 出口依存度太高(1998年为18%, 2007年提高到36%), 内需不足, 实质是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居民消费不足,使我们越来越走上为生产而生产的怪圈, 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专家提出, 为解决这一失衡问题,“十二五”期间应使消费率提高至占GDP的55%以上, 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每年应至少提高一个百分点。这是很有道理的。

二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经济增长过于倚重第二产业

我国人均GDP从2002年起超过1000美元, 到2009年已达3600美元, 但是中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并没有随着人均GDP成倍或成几倍的增长而提高, 而一直在40%左右徘徊。2002年占41.5%, 2008年占41.8%, 2009年占42.9%。其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已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低十几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制约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也制约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 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其中“两高一资”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据报道, 全球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一般为4%—6%, 而我国在2008年前后都达10%以上, 致使有人说房地产行业绑架了中国经济。因此, 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 应快于GDP增长, 使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这也有助于扩大就业, 包括大量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 投入结构不合理, 物质资源消耗太多, 技术进步贡献率低

中国经济到2010年为止主要靠粗放扩张, 物质消耗大但效率不高。2009年, 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8%, 但消耗了世界能源消耗量的18%, 钢铁的44%, 水泥的53%, 这样巨大的资源消耗是不可持续的。由于资源大量消耗, 而我国资源特别是人均资源拥有量低,使我国一些主要矿产品(如原油、铁矿石等) 对外依存度, 已从1990年的5%上升到2010年的50%以上。科技进步不够快,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低, 2000年才占0.9%, 2008年才占1.47%, 2009年才占1.62%, 低于创新型国家至少2%的水平。与此相应, 我国技术的对外依存度很高, 占50%以上。我国是世界生产汽车第一大国, 但几乎所有核心技术和品牌都是外国的。我国号称“世界工厂”, 但直到2010年没有一个世界名牌, 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中国今后必须着力从“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增长, 逐步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方式转变,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所在。

四 人与自然不和谐、不协调

2003—2008年, 经济超高速发展的一个代价是, 生态和环境恶化了, 人与自然更加不和谐了。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也确认,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环境和生态恶化的原因在于我们盲目发展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十一五”规划把节能减排列为约束性指标, 但“十一五”规划要求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没有完全达到。这就使资源、环境、生态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真正的硬约束。我们不能继续走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老路, 而要下决心走局部改善、总体也改善的绿色发展道路, 不再侵占子孙后代的利益。

五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中国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在进入21世纪后一直在0.4的警戒线之上, 且有上升趋势, 世界银行资料显示2007年已达0.48。有研究报告指出, 1988—2007年, 收入最高的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 已从7.3倍上升到23倍, 贫富分化在发展。2009年,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12264.55元, 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3993.45元, 后者不及前者的1/3, 说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相当大。如加上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的城乡不平等,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至5∶1的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也不小。2007年, 上海为 78225元, 而贵州为10258元, 前者为后者的7倍多。王小鲁在《比较》2010年第3 期发表文章, 推算2008年有9.3万亿元隐性收入(其中灰色收入5.4万亿元) 没有统计在国民总收入中, 这两个数字都比2005年增加了近一倍。他提出, 如把隐性收入计算进去, 则以全国居民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各占10%的家庭来衡量, 其人均收入差距应从统计数据显示的23倍, 调整到65倍, 基尼系数相应会高于0.47—0.5的水平。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主要原因在于分配不公、权钱交易、分配秩序混乱、政府调节不力等。注重公平分配, 加快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让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已成为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中央领导人提出要实现“包容性增长”, 就包含了要使增长结果由公众分享的内容。

现阶段, 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已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它们在转变方式中呈现的某些规律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有资料显示, 世界范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三大规律和标志(见表32—1)。

表32—1 世界范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三大规律和标志

表32—1 世界范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三大规律和标志续表

资料来源:《三个五年规划与转方式20年路径变迁》,《领导决策信息》2010年第31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