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品书网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

第六节 结语

书籍名:《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第六节 结语,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历史,成就辉煌,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主要体现在:(1)学科体系建设逐渐完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不断拓展。尤其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和中古汉语语法研究由无到有,由弱到强,已经成为新的学科生长点,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2)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不断提升、更新。理论探讨的风气渐趋浓厚和活跃,研究视野更加开阔。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取向越来越明显。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本土文献与汉译佛经文献并重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改变了以往研究范围过于侧重传世文献和本土文献的局面。(3)语法史研究涉及各个专题,不少成果在注重词法、句法探索的同时,更加注重语义研究;在注重描写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语法演变机制和动因的探讨;同时注意语法演变的时间因素、地理因素、社会人文因素等。

今后汉语历史语法的研究方向仍将是深刻的理论思考与对语言事实全面系统的描写相互结合的发展趋势。立足汉语史实际,对语言现象客观描写分析,作出合理解释;在坚实的材料(包括历史语料、方言语料,以及相关的少数民族语料和其他语言材料)基础上,加强理论思考,总结归纳,得出较为普遍的规律。

在研究方法上,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古今贯通,把上古、中古、近代、现代串通起来研究;把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书面文献与活的方言材料结合起来研究。提倡从类型学和语言接触的视角出发把汉语历史语法与汉语方言语法、汉语与周边少数民族语言、汉语与外语进行对比的类型学研究。

在新时代,我们要把汉语语法发展史的研究提升到更高水平,从汉语语法历史发展连续性的视角阐述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揭示其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以及蕴含的规律。加强理论创新是把历史语法研究提升到更高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汉语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历史语法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打造更多的精品力作,来体现中国语言学的特色,展示汉语历史语法学界的新贡献。以往70年各种有关汉语语法史的专书研究、断代研究和专题研究已经有了相当丰厚的基础,我们期望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提炼和整合,在不远的将来,推出一部新的、更为详尽科学的、能够体现我国学者集体智慧的汉语语法通史,作为我国汉语史研究的集大成的标志性成果。



参考文献

董志翘、王东:《中古汉语语法研究概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胡竹安、杨耐思、蒋绍愚编:《近代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蒋绍愚、曹广顺主编:《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刘坚、江蓝生、白维国、曹广顺:《近代汉语虚词研究》,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宋绍年、郭锡良:《二十世纪的古汉语语法研究》,《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1期。

孙锡信、杨永龙主编:《中古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述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王力:《汉语史稿》(中),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王云路、方一新编:《中古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王云路、楚艳芳:《中古汉语语法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3期。

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朱庆之编:《中古汉语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作者 赵长才)

* * *

[1] 本章写作和修改过程中,得到江蓝生先生的指教,江先生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初稿完成后又蒙刘丹青先生多所是正。赵绿原博士协助搜集研究文献并提出修改建议。谨此一并深致谢意!

[2] 王力:《汉语史稿》,商务印书馆1980年新1版,第32页。

[3] 吕叔湘著,江蓝生补:《近代汉语指代词》,学林出版社1985年版,序言第1页。

[4] 王力:《汉语史稿》,商务印书馆1980年新1版,第14页。

[5] 王力:《汉语史稿》,科学出版社1957—1958年第1版。中华书局1980年新一版。

[6] 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7] 向熹主编:《简明汉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初版。商务印书馆修订本2010年版。

[8] 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1992年初版。2001年修订本。

[9] [日]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日文版于1958年由江南书院出版。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中译本修订版,2003年。

[10] 何乐士:《专书语法研究的几点体会》,《镇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11] 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中华书局1965年版。

[12] 参见王力《汉语史稿》中册,第270页;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第3—4页;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第37—38页。

[13] 平山久雄:《中古汉语鱼韵的音值——兼论人称代词“你”的来源》,《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

[14] 参见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学林出版社1985年版,第14页;梅祖麟《关于近代汉语指代词——读吕著〈近代汉语指代词〉》,《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

[15] 载《当代语言学》2017年第1期。

[16] 吕叔湘著、江蓝生补:《近代汉语指代词》,学林出版社1985年版。

[17] 梅祖麟:《关于近代汉语指代词》,《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

[18] 参见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9] 载《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

[20] 载《中国语文》2018年第3期。

[21] 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22] 杨永龙:《〈朱子语类〉完成体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 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4] 参见《中国语文》2003年第1期。

[25] 参见《中国语文》2012年第4期。

[26] 刘坚、江蓝生、白维国、曹广顺:《近代汉语虚词研究》,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27] 吴福祥:《敦煌变文语法研究》,岳麓书社1996年版。

[28] 蒋绍愚、曹广顺主编:《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9] 孙锡信、杨永龙主编:《中古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述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0]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本,2017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哲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俗学研究70年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